泡沫輕質土輔助工程施工與監管
預制擋板時,為確保擋板表面光滑,鋼模板的雜物應清除干凈,并涂刷脫模劑。條文中對鐵絲網尺寸無明確規定,具體尺寸可按設計要求進行。當無設計要求時,其鐵絲網的絲徑不宜小于2mm。由于擋板厚度只有4cm,混凝土現澆時,應嚴格控制集料粒徑和強度指標,并事先對固定擋板用的掛鉤做好測量定位,保證填筑混凝土時不會移位。
在道路加寬路段開挖基坑時,開挖前,應事先做好行車導向、減速提示和安全設施;娱_挖后,應嚴格按要求控制好壓實度、平整度,做好防排水工作,并進行交接檢驗。
基線控制是面板施工是否符合設計的關鍵,其擋板外緣線,可采用拉線測量控制,水平測量是保證擋板安裝水平平順一致的基本要求,測量應準確無誤。砌筑擋板時,相鄰擋板之間應做到平順,兩板之間水平有誤差時可采用砂漿調整,水平及傾斜誤差采取逐層調整的方法,防止誤差累積導致在頂層處發生較大的擠出、變位和不平順。
氣泡混合輕質土施工
氣泡混合輕質土拌制設備應具備如下功能:1)水泥等原材料的供料采用自動供料,不宜人工供料;2)水泥等原材料采用電子傳感器計量,不宜采用流量式計量系統;3)有條件場合原材料計量數據還應配備打印功能;4)發泡方式采用壓縮空氣預先制備,氣泡流量可自行控制,嚴禁采用攪拌方式發泡;5)泵送設備應與水泥漿拌和設備配套,以滿足連續施工要求。
6.3.4 氣泡混合輕質土泵送一般采用配管泵送,但有時也可采用直接泵送。在施工過程中,為減少氣泡在泵送過程中擠壓消泡,通常采用容積泵泵送。但為減少對泵的磨損,對含有砂的氣泡混合輕質土一般采用管泵泵送。
泵送作業是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施工的關鍵工序,也是容易出現故障的工序。泵送前,應做好管接頭的緊固和檢查工作,確保接頭牢固。泵送過程中,隨時檢查泵送管的壓力和接頭的牢固情況,發現壓力出現異常時,及時檢查并排除故障。
在固化前,氣泡混合輕質土中的氣泡處于獨立、分散等不穩定狀態,容易受擠壓或擾動而消泡。采用分層分塊方式填筑和泵送管的出料口與填筑面保持水平進行填筑,以減少對未固化的氣泡混合輕質土擾動,使氣泡消泡量降到最小。同時,為減少氣泡消泡和確保填筑質量,對其他填筑區域填筑厚度按0.25~1m范圍控制,但在實際施工時,填筑厚度一般按0.3~0.8 m進行控制。
為減少填筑過程對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擾動,填筑時應注意如下事項:
1 填筑管口應與填筑面保持水平進行填筑,掃平表面時,盡量減少噴射方式填筑;
2 采用往后直拉的方式拖移填筑管;
3 不得在已初凝的氣泡混合輕質土表面進行填筑;
4 避免作業人員在已初凝的氣泡混合輕質土范圍內走動。
對工程重難點擬采取的對策
1)加強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以國家和地方現有的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為依據,結合公司的標準要求,嚴格執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建立起安全、文明的施工環境。
2)施工時,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一是普遍加強領導;二是對各班組進行工前技術交底,使工人明確質量要求;三是實行“三檢制”,每項工程,施工中由班組自檢、項目部自檢,完成后報監理檢查;四是對所有進場原材料進行復檢。
3)雨季施工應特別做好臨時防排水措施,重點防患已開挖區域的水土流失,應采用薄膜覆蓋、設置臨時排水溝的相關措施,避免坡面沖刷,尤其要重點防止大量的水土流向低處輕質土澆注面上污染輕質土。為保證泡沫輕質土施工質量雨天禁止開展澆注泡沫輕質土。
對已澆注且未終凝固化的泡沫輕質土應用防水薄膜覆蓋養護,防止雨水對未固化的泡沫輕質土的沖刷浸蝕。
對于短時雷暴雨造成的地表積水匯集至基坑,為防止浮力造成的泡沫輕質土上浮開裂,施工需根據輕質土的澆注厚度驗算抗浮,通過計算確定“警戒“水位標高(相對基坑底的水位高程),如基坑水位超過“警戒“需對基坑采取降水措施,防止上浮開裂。
1) 《現澆泡沫輕質土技術規程》(CECS:249 2008);
2) 《現澆泡沫輕質土路基設計施工技術規程》(TJG F10 01-2011);
3) 《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
4) 《土工合成材料聚氯乙烯土工膜》(GB/T 17688-1999);
5) 《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1999);
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JTG/T.D32-2012);
7) 《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 E40-2007/XG1-2007);
8)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
9) 《現澆泡沫輕質土路基工程質量管理指南》;
10)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_F10-2006);
11) 《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JTG E60-2008);